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训诂学(北京)(00819-bj)
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
2024-08-28 15:26:51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
2024-08-28 15:26:54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王先谦《荀子集解》:“成与盛通。”注释用语“通” 说明的字际关系是( )
2024-08-28 15:26:57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造成通假的原因有( )
2024-08-28 15:27:00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下面这则训诂材料:《诗经·桧风·匪风》:”谁之西归?怀之好音“”西“是( )的古字,表示傍晚鸟归巢休息之意。
2024-08-28 15:27:03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注明字际关系并不一定都使用程式化语言,有时跟词义训释一样,只用单字对举,请简述如何辨析是以词训词还是以字说字?
2024-08-28 15:27:07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2024-08-28 15:27:10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名词解释:析言
2024-08-28 15:27:13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用( )解释词义,多为词义的具体指向,它可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词语的特殊义、灵活义,也可能是具体所指的人或事。
2024-08-28 15:27:16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训诂术语“之言”的作用是以音义相通的词作为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的( )关系?
2024-08-28 15:27:19
训诂学(北京)(00819-bj)
阅读全文
上一页
1
...
49
50
51
52
53
...
10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