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数年效果为不佳 200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项被坊间称为“限塑令”的政策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遗憾的是,这一规定实施数年以来,效果并不明显。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后,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而一些消费者付费以后,还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与便携的需求相比较,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明显。同时,该政策一些配套措施缺席。如作为替代品的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到5元,有的价格更高。 数年来,人们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才会因为媒体的回顾而想起这项政策„政策宣传不到位,并没有形成以节约使用塑料袋为荣的社会风尚。同时一些违规生产低价伪劣塑料袋的黑作坊屡禁不止,其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也缺乏严格管控。 针对这些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唯有多种力量形成合力、严格执行政策,才能让“限塑令”深入人心,令行禁止。 (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2)根据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限塑令”实施数年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正确答案】:【答案1】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干扰,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偏离政策目标,政策效果无法实现。综合来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①执行者因素。②资源因素。③工具因素。④环境因素。
【题目解析】:尽管教材使用“政策执行力”的概念,但其表述与“政策执行”没有本质差别。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4个:政策执行者,执行者所能调动的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工具)以及政策执行环境。问题(1)和(2)环环相扣,回答不上来(1)必然影响(2),因为(2)实际上是将(1)的框架运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在作答时要从上述四个方面(或四个变量)展开。同时要明确几个要点:一是“谁”是政策执行者?在本案例中是超市,超市有出售塑料袋的牟利动机和行为,而没有严格执行“限塑令”的激励机制;二是执行者的资源有哪些?在本案例中,超市可以选择合法出售价格低廉的塑料袋,也可以选择合法出售价格较高的环保袋,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提供塑料袋,但这可能影响超市的生意。总之,只要不免费提供塑料袋,超市的上述行为就是合法的、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在消费者面前,超市能调动和使用的资源极为有限。三是超市所能运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政策制定者意欲通过价格机制来改变消费者消费塑料袋的偏好和行为(价格机制实际上是经济工具箱中的一种),但需求价格弹性太小。这里所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人们不会因为几毛钱一个塑料袋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塑料袋用量不可能大幅减少。总之,执行“限塑令”的政策工具相对较少,只有经济工具,缺少行政、法律等工具。四是“限塑令”执行的政策环境是什么?应当说,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没有形成以节约使用塑料袋为荣的社会风气;从塑料袋供给的角度看,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很多生产厂家以超低价格违规生产、批发、零售塑料袋,低价效应抵消了政策的积极作用。
“限塑令”实施数年效果为不佳 200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项被坊间称为“限塑令”的
- 2024-08-14 02:22:28
- 公共政策(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