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

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
A、发遣
B、流刑
C、充军
D、刺配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明律恢复唐宋律的笞杖刑制度,笞杖各分5等,每等10下,从笞十到杖一百。刑具用荆条。行刑部位臀部。同时又沿用元代做法,规定徒、流刑附加杖刑,徒一年附加杖60,每等递加10下,徒三年及三流皆附加杖100。除五刑外,还有以下刑罚,并实行廷杖制度。(1)充军:将犯罪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次于死刑而重于流刑。起初对军人,后来对平民也适用。按远近分为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和附近等;最远四千里,最近一千里。又分为终身充军和永远充军。前者仅犯罪本人充当军户至死,后者除了本人,子孙仍继续充军,世代为军户。(2)凌迟:适用于谋反大逆等严重犯罪,罪名有13项,而且行刑一律“决不待时”。(3)枷号:指罪犯戴枷在指定地点示众受辱的刑罚,由唐宋“枷项示众”发展而来。多用于处罚较轻的犯罪。枷号重量15斤-25斤。武宗时宦臣刘瑾专权,特设150斤大枷对付政敌。(4)刺字:对侵犯公私财产的附加刑。沿袭元代法律,用于盗窃、监守盗、常人盗等,在正刑之外还附加刺字刑。(5)廷杖:依皇帝旨意在朝廷上对官员进行杖责的法外刑罚。明朝自朱元璋起,几乎每一朝皇帝都曾对大臣施行廷杖。如明武宗,明世宗等。一般程序是皇帝发出“驾帖”,内有责打数目,刑部签押登记,然后锦衣卫行刑,司礼监监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