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条件。

试论述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一)制度准备
大数据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对于其审计工作流程、审计程序、审计文书都还未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在开展审计之前,审计机关应建立一定的约束条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大数据的使用管理纳入管控,保证大数据审计的规范使用,避免数据滥用的风险。同时,对于数据的存储和保管及责任追究也应进行规定,防范数据泄露与丢失的风险。只有在明确的制度约束下,大数据审计才能合理开展。
(二)人才准备
大数据审计首先是“人”开展的审计,对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准备是前提条件,没有能开展大数据审计的人才队伍,大数据审计就是一句空谈。人才准备又分为思维准备和知识准备,首先是从思维上要具备大数据的审计思维,深刻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了解大数据的特点,将传统审计的抽样思维、精确思维、事后审计思维、因果思维切实转变为与大数据审计特点相符合的总体思维、相关思维、事前事中审计思维及相关思维,改变思维意味着改变数据分析的侧重点,更加能抓牢大数据的丰富价值。大数据审计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也是一门全新的审计学科,对审计人员来说需要从头学习大数据审计知识,积累大数据审计知识储备,以备开展大数据审计,因此,审计人员在大数据审计知识学习方面应投入较大的热情和较多的时间,打造大数据审计核心竞争力。
(三)物资准备
大数据审计依托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进行工作,无论是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查看,都需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建设还会涉及网络设备、网络环境、网络安全的保障问题,越是性能高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价值也往往较高。因此,要大力开展大数据审计,推动大数据审计的普及应用,更新购置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是必做的准备工作。
(四)技术准备
大数据关键技术是保障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审计人员只有掌握了大数据关键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能,从海量的复杂的信息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关键技术是指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应用的技术,按照处理流程可以分为采集、预处理、存储及管理、分析及挖掘还有展示等技术。
采集技术常见的有ETL、数据众包和网络爬取等技术;预处理技术分为数据清理、数据集成和变换及数据规约等技术;存储技术指对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分析技术常用的有分类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是指利用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表达和建模,以图形、动画等丰满的形式展示数据,用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