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试述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因素有很多,也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主要从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三大方面进行了解。(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不同,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的管理也就不同,而这些又将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中的儿童,其社会性发展没有明显差异。(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亲子关系主要通过态度转变、模仿、认同作用、归因方式四个方面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三)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期望、目标、途径、策略及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儿童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他们会对儿童提出合理的要求,为儿童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还会表现出对儿童的爱,并能够认真听取儿童的想法。可见,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是既严格又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比较乐观、积极。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儿童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即使有时父母为儿童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儿童也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下的父母和儿童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溺爱型的父母对儿童则表现出过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儿童提出要求和对其 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忽视型的父母对儿童关心较少,他们不会对儿童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儿童,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条件,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P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