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能够和交往的同伴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角色转换和角色轮流。其中,18~24个月的儿童比更为年幼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愿望,产生合作的倾向。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之间合作的目的性和稳定性都逐渐增强。而且,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两人间的合作发展到二四人之间的合作,合作行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2)学前儿童分享和助人行为的发展特点。婴儿12个月时就能表现出分享行为。之后,1~2岁婴儿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3岁时,其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研究发现,4~6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中,“均分"这种行为出现的比例最高,“慷慨"行为其次,"自我”行为最少。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的助人行为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儿童的助人行为是儿童因期望参与一些成人的活动而表现出的一种社会互动。(3)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安慰行为是随着他们理解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儿童开始出现最基本的安慰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女孩比男孩的安慰行为更明显。(4)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特点。18个月时,部分儿童已能表现出同情心。19~24个月时,相当多的儿童能够表现出与父母类似的同情心。3~6岁时,学前儿童普遍具有同情心,他们同情的对象包括父母、教师和同伴,甚至陌生的他人和动物等。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同情心发展表现出显著差异。学前大班儿童明显好于小班儿童,但这种差异仅仅表现在对父母和同伴的同情行为上。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