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 某公司是一家小电器生产企业,近来困扰公司领导的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它们的工作缺乏兴趣。其结果就是生产效率不高。对这一问题,人事经理李玉经过调查发现车间的工作是非常单调和辛苦的,所以不可能期望工人对工作产生高的兴趣与干劲。为此,她认为如果能够扩大工人的工作范围,必然会出现高质量的工作以及较低的缺勤率。于是,她向公司推荐做两件事:一是要工人掌握几种操作技能,而不只是做一项简单的工作;二是工人每星期轮流换班,从生产线的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上,这样可以为工人提供新的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李玉的建议被采用并付诸实行。但运行的结果是:工人对新办法表示极大不满,甚至有的要闹罢工。工人们说,新办法只是一种管理上的诡计,使他们要做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并且训练他们去替代其他工人而不增加任何工资。无奈,公司只得放弃这一做法,恢复了原来的做法。问题:1.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根据该理论的观点,扩大工作范围属于什么因素?2.人事经理李玉的建议和改进方式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理论对此做出分析。
【正确答案】:1.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的赫兹伯格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有: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任务的完成情况。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或内在因素有关。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扩大工作范围属于激励因素。2.(1)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受多因素影响,而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结果;(2)工作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范围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工作本身枯燥乏味的现实;(3)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因人而宜,采取适合的激励措施。
案例题 某公司是一家小电器生产企业,近来困扰公司领导的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它们的工作缺乏兴趣。其结果就是生产效率不高。对这
- 2024-11-06 15:15:00
- 管理学原理(中级)(13683)
上一篇:简述激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