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18、 13分)大国关系对国际局势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千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
材料二 55 年前,戴高乐总统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全面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
2019年3月24日,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编写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原著。这本书目前仅存两本,一本赠送给习近平主席,另一本存放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习近平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中新网 《习近平法国之行的N个“特殊”》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于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的理念,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决的? 5分)
2)中法关系是“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从材料二看,有哪些表现? 4分)
3)从材料三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根据有哪些?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哪些有利条件、又有哪些不利条件? 2分)
18、 13分) 1)矛盾:英德矛盾。 2分)
形成:19世纪末,德国崛起,要瓜分世界,威胁英国殖民霸权。 1分)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 2分)
2)表现: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法国与中国建交较早;元首外交活跃。(4分)
3)根据: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中国“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 2分)
4)有利条件:中国的积极提倡;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中法关系的带动作用。
不利条件:英德武力争霸的旧思维。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