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七:污水处理工序人员中毒事故
2009年5月1日1:30左右,某厂污水

案例七:污水处理工序人员中毒事故
2009年5月1日1:30左右,某厂污水处理早班操作人员古某在接班时,发现上下水3#污水池显中性;碱水罐满罐;酸水罐液位60m3(碱水)。晚班交班人员交班时交待车间安排用空压机搅1#污水池,并用潜水泵将泥浆打至锅炉泥浆池,同时告诉古某当时某工序正在排次钠,大概排1小时左右。(因某工序2#次钠吸收塔结盐严重,车间安排将该吸收塔及反应罐停用,并加水打循环洗塔,据调查该车间已提前给安环处递交排污报告,安排该工序从0:40开始排循环液,到1:50停止排放,期间共排放约4方左右)。
古某接班后,将酸罐中的60方碱水压到3#污水池,因酸罐不断在进酸水,导致液位较高,当时古某以为乙炔工序停车不能往乙炔打酸水,期间也没有询问调度是否能往乙炔打酸水。4:00左右,因2#污水泵上水不畅,古某进行处理,4:30左右处理正常。此时1#污水池液位较高,古某便全开2#污水泵进出口阀进行打水,后发现现场氯气味较重,立即跑出污水泵房,并关闭酸罐出口阀。后与调度联系反应情况,调度安排往乙炔打酸水。
5:00在写原始记录过程中,维修主任告诉古丽加娜提3#污水池溢水,古丽加娜提立即停2#污水泵。后3#污水池液位恢复正常,因停车期间车间不允许将1#污水池污水送往锅炉脱硫塔,此时古丽戴上简易防毒口罩去启动2#污水泵,继续往3#污水池打水。7:00左右,现场氯气味变淡,开始处理现场卫生。至5月1日中午12时30分,古某感觉身体不舒服(头晕、胸闷),经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混和气体中毒
请分析导致该事故的原因:


接班时,上下水3#污水池为中性水,1#污水池为次钠循环液,本不会挥发氯气,但因当时上下水碱罐液位较高,当班操作工古丽缺乏基本生产经验,将酸水罐内碱水压至3#污水池后,未关阀门,致使后续进入酸水罐的酸水也排入3#池,造成次钠水分解产生大量氯气外溢,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当现场产生大量氯气时,当班操作工缺乏起码的安全防护意识,在交接班时已告知其在排放次钠水的情况下,仍然在外出操作时不能及时佩戴防毒口罩,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