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1922年制定的新学制包括( ) 、学校系统、附则和课程标准四个方面。
2024-08-06 19:27:38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1
阅读全文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私学领袖称为“( ) ”。
2024-08-06 19:27:41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1
阅读全文
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史载五帝时期的“( ) ”之学和虞舜时的“庠”。
2024-08-06 19:27:44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1
阅读全文
成为元朝官方意识形态,意味着元朝已经比较彻底地完成了“汉化”过程。
2024-08-06 19:27:48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阅读全文
明清国子监的行政和教学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有祭酒、( ) 、“五厅”、“六堂”等。
2024-08-06 19:27:51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阅读全文
抗战时期,根据地培养干部和专门人才的学校主要有抗大、鲁迅艺术学校、( ) 和自然科学院等。
2024-08-06 19:27:54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阅读全文
1922年颁布新学制后,普通中学出现了( ) ,其课程分为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三部分。
2024-08-06 19:27:57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5
阅读全文
清代专门对满族子弟进行教育的学校有宗学、觉罗学和( ) 。
2024-08-06 19:28:00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1
阅读全文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变革最直接的表现是 _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2024-08-06 19:28:04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1
阅读全文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 _人是汉太学建立的标志。
2024-08-06 19:28:07
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5)
阅读全文
上一页
1
...
15
16
17
18
19
...
2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