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的文学思想体现了鲁迅早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2024-08-01 03:06:23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我国戏曲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代言体”和“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
2024-08-01 03:06:26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红楼梦》以其喜剧形式揭示人生之真谛。
2024-08-01 03:06:29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林纾精通中、日、英、梵几种语言,曾把英国拜伦、雪菜、彭斯等人的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
2024-08-01 03:06:32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林纾改写的《吟边燕语》充满着对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深刻批判。
2024-08-01 03:06:36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林纾参与翻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是《巴黎茶花女遗事》。
2024-08-01 03:06:39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曾朴特别喜欢法国浪漫主义派的作品,他是介绍和翻译法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2024-08-01 03:06:42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的。
2024-08-01 03:06:45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翻译家是林纾。
2024-08-01 03:06:48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文学作品的最早译述要数诗歌的翻译。
2024-08-01 03:06:52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
阅读全文
上一页
1
...
90
91
92
93
94
...
14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