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曾经不被看好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如象征主义等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进入中国文坛。
2024-11-08 01:50:27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刘再复认为,对象主体方面,应把文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当作真正的人来对待;
2024-11-08 01:50:26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刘再复在《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提出 “文学是人的灵魂学、人的性格学、人的精神主体学。”
2024-11-08 01:50:25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刘再复认为,面对精神主体的“双重结构”时,精神的深层结构更重要。
2024-11-08 01:50:23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主体论文学观、生产论文学观、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观等,都受到了文学主体性论争话语的促进影响。
2024-11-08 01:50:21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多数学者未能深入地探讨“主体性”与现实物质、文化的关系,造成了一些概念、范畴上的模糊与含混。
2024-11-08 01:50:20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以“文学主体性”为代表的启蒙主义解读了“文学主体性”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是其积极性。
2024-11-08 01:50:19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文艺创作中的主体性,要重视“实践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人的精神的主体性”。
2024-11-08 01:50:18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刘再复借用克罗斯的“五个需要层次”,认为作家主体性的完全实现,必须是在“自我实现”这一层次才能完成。
2024-11-08 01:50:16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刘再复,率先提出“文学主体性”的系统建构,揭示了主体意识的重要实践意义。
2024-11-08 01:50:14
当代文学思潮专题(13426-hn)
阅读全文
上一页
1
...
20
21
22
23
24
...
5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