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教育史(01839)
孟子所要求培养的“大丈夫”是指以成年男性为培养对象。
2024-11-06 01:11:54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儒家四德教育萌芽于孔子,成体系于孟子。
2024-11-06 01:11:56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化性起伪的基点是承认人性可变
2024-11-06 01:11:57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主张反映教条主义倾向。
2024-11-06 01:11:58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叩则鸣,不叩也必鸣”是墨家提出来的主动教学思想。
2024-11-06 01:11:59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苏格拉底主张真理是神创的,储存于人的身体,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智慧从人脑中引发出来。
2024-11-06 01:12:01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柏拉图认为终极教育目标是培养为国者,即培养哲学家或哲学王。
2024-11-06 01:12:02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学记》指出教育是国家第一要务,置于“必由”“必先”地位。
2024-11-06 01:12:03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简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积极意义。
2024-11-06 01:12:05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简述孔子“为仁由己”的的内涵。
2024-11-06 01:12:06
中外教育史(01839)
阅读全文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1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