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冠心病的营养防治。
【正确答案】:高脂肪膳食和能量摄入过多以及由此引起的肥胖等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物质基础,而高胆固醇血症又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可以用调整膳食结构的方法来改变血液胆固醇含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或控制病情的发展。
(1)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20%~25%为宜,其中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大,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量<300mg/d。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进一步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使其低于总能量的7%,胆固醇<200mg/d。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①多用鱼类和禽类,少用肉类和蛋类。肉类尤其是猪肉中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就是瘦猪肉也含有一定量饱和脂肪酸。鸡肉含饱和脂肪酸要少些,而不饱和脂肪酸约占20%以上。鸭肉、鹅肉和鸡肉相似,只是不饱和脂肪酸稍少些。与大多数动物性食品不同,鱼类则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还含有ω-3长链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适当多吃。从预防冠心病的角度看,一般肉类处于消极的一端,鱼类处于有益的一端,而禽类则处于中间。蛋类营养丰富,但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应适当少吃。②以植物油替代动物脂肪。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如芝麻油、大豆油、花生油等,而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都含大量饱和脂肪酸。应当注意的是,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和棕榈油主要含大量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少。此外,氢化植物油如人造黄油等因含反式脂肪酸也不宜多用。
(2)控制能量摄入:即食物摄入的总量不要太多,避免吃得过饱,防止能量摄入过多而造成肥胖。
(3)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是能量的来源。摄入较多脂肪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肥胖,但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易升高血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与膳食中的脂肪酸组成无关。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认为,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比较合理,其中单糖和双糖宜控制在10%以内,因为蔗糖、果糖等可能比淀粉更容易转化为甘油三酯。日常饮食中应少吃甜食,并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如燕麦、玉米、豆类等。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也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4)动、植物蛋白合理调配: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往往同时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而大豆所含蛋白质优于其他植物蛋白。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又不含胆固醇。大豆卵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运转,大豆异黄酮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适当多吃些大豆或豆制品,以取代部分动物蛋白无疑是有益的。
(5)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蔬菜水果除了含大量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外,还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如13-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槲皮黄酮、异黄酮等生物类黄酮。它们能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法国人的膳食结构和其他欧美国家相似而冠心病发病率却较低,可能与法国人大量饮用红葡萄酒有关,而红葡萄和红葡萄酒中富含类黄酮。菌藻类食物如香菇、木耳等还含有降血脂、抗血凝的成分。
(6)限制钠的摄入量: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另一危险因素,而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故防治冠心病的膳食调整措施也应包括限制钠盐的摄入。
(7)少饮酒,多饮茶:尽管有报道认为饮酒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但大量饮酒却有损健康,包括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因此不提倡把饮酒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方法。喜饮酒者也只能少量饮用。咖啡和糖也有一定的升高血脂作用,冠心病患者不宜多饮咖啡。而茶叶如绿茶、乌龙茶等因含茶多酚类成分而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抗氧化作用,可以经常适量饮用。
(8)建立良好的膳食制度:定时定量进食和少食多餐,不仅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而且可以减少由于进食引起的心脏负荷,维持血脂水平的稳定。尤其是晚餐宜清淡,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而引起餐后高血脂。据报道,6%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可因饱餐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来说,应该尽早进行膳食调整。因为膳食干预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减缓冠心病的进程,减少其发作。对一般人来说,膳食措施从儿童时期就要开始实施.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从儿童时期就可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