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简述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正确答案】:I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和机制可分为致敏、激发和效应三个阶段。
(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经APC加工提呈后,在相应CD4+Th2细胞协同作用下,可激活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IgE抗体应答。Ig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FcεRI)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表面结合特异性IgE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简称致敏靶细胞。
(2)激发阶段:是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研究表明,多价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IgE抗体结合,使膜表面FcεRI交联可使致敏靶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前列腺素D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介质,产生以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为主的生物学效应。
(3)效应阶段:是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效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即刻/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即刻/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主要由新合成的脂类介质如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和某些细胞因子引起,通常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发生,可持续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