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2015年7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

问题:(1)计算该企业的制度工作工时、出勤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时;
(2)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3)分析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解:(1)工时计算如下: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1000×31×8-1000×8×8=184000工时
出勤工作工时=制度工时数-缺勤工作工时数=184000-900×8-3000=173800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173800-(300×8+600)-(500×8+750)+400×8=173800-3000-4750+3200=169250工时
全部实际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时+加班加点工时=169250+400×8+800=173250工时
(2)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3)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分析如下:
①由于劳动条件失常,损失了29000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16.74%;
②由于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17950(4750+10200+3000)小时,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总计约17950×92.35%≈16577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8.67%(16577/191200),使企业最后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83.68%。
【名师解析】:(1)制度工作工时 = 日历工时数 - 公假工时数 = 1000人 × 31天 × 8小时/天 - 1000人 × 8小时/天 × 8天 = 184000工时 出勤工作工时 = 制度工时数 - 缺勤工作工时数 = 184000工时 - 900人 × 8小时/天 - 3000小时 = 173800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 = 出勤工时 - 非生产工时 - 停工工时 + 停工被利用工时 = 173800工时 - (300人 × 8小时/天 + 600小时) - (500人 × 8小时/天 + 750小时) + 400人 × 8小时/天 = 169250工时 全部实际工作工时 = 制度内实际工时 + 加班加点工时 = 169250工时 + 400人 × 8小时/天 + 800小时 = 173250工时 (2)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计算: 首先计算总定额工时 = 1000人 × 19120工时/人 = 1912000工时 然后计算实际完成定额工时 = 169250工时 × 92.35% = 156632.25工时 最后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 = 实际完成定额工时 / 总定额工时 × 100% = 156632.25工时 / 1912000工时 × 100% ≈ 82.35% (3)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分析: ①劳动条件失常导致损失定额工时 = 29000工时,劳动定额少完成比例 = 29000工时 / 1912000工时 × 100% ≈ 15.14% ②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 = 4750 + 10200 + 3000 = 17950小时,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总计损失工时 ≈ 17950小时 × 92.35% ≈ 16577工时,劳动定额少完成比例 = 16577工时 / 1912000工时 × 100% ≈ 8.67% 最终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 1 - (15.14% + 8.67%) = 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