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闲置。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有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假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2)如何理解文末所言的“开放的写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文末的开放的写作,在内涵上是与文首的文字的多层“认同”遥相呼应的。作者最后得出这一结论是在三个方面展开的。(1分) 首先,面对过去,写作要对传统再确认,要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扬弃精神。无论是继承、质疑和挑战都是对传统的重要回应(3分)其次,面对现实,写作要有自己的目标受众,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分)最后,面对未来,“文章千古事”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对未来读者的想象。永远向着未来开拓。(3分)此题考查考生句子理解的能力以及概括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共三层每层3分。总概括性词语1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