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有些国家为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利益,制定了非婚生子女准正制度,准正的形式有
A、生父母结婚
B、生父死亡
C、法官宣告
D、子女成年
【正确答案】:AC
【题目解析】: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是指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承认非婚生子女是自己的子女。认领分两种形式: 1、自愿认领。 又称任意认领,是指生父母承认该非婚生子女是自己所生,并自愿承担抚养责任,无需他人或法律的强制。 (1)认领人。 是指认领行为的主体。多数国家规定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为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人。有的国家规定,生父、生母均为认领人。 (2)被认领人。即认领行为的对象,一般是指非婚生的子女。 (3)认领的方式。 第一,公证认领,如法国认领非婚生子女及德国认可父亲身份需进行公证; 第二,登记认领,如前苏联苏维埃法典规定父母双方共同到户籍机关登记认领; 第三,事实认领,即生父已经抚养非婚生子女,并且有认为该子女是自己的子女的意思表示,视为认领。 (4)认领的否认与撤销。 即在认领发生后,如发现认领人非子女之父,法律给有关当事人以否认权,可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认领。 2、强制认领。 是指当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不主动地自愿认领时,由有关当事人诉请法院予以判决强制认领的方式。原因主要有: (1)未婚女子所生的子女,生母指认的生父不承认该子女是他所生,生母向法院提起确认生父之诉; (2)已婚女子与第三人所生子女,女方指认第三人为子女的生父而遭否认的,生母向法院提出确认生父之诉。 非婚生子女的准正,是指因生父母结婚或司法宣告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的制度。1926年英国始有《准正法》。准正制度始于罗马法。 准正有两种形式: (1)因生父母结婚而准正。 它本身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仅以生父母结婚为准正的要件。如《德国民法典》第1719条。二是以生父母结婚和认领为准正的双重要件。《日本民法典》第789条第1项规定:“父认领的子女,因其父母结婚而取得婚生子女的身份。” 我国现行婚姻法无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制度。在现实生活中,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结婚,被承认为其婚前所生的子女,一般当然被视为婚生子女。 (2)因法官宣告而准正。 是指男女订立婚约后,因一方死亡或有婚姻障碍存在,使婚姻准正不能实现时,可依婚约一方当事人或子女的请求,由法官宣告子女为婚生子女。如《德国民法典》第1722条的规定。 准正在理论上为有血缘关系的非婚生子女始能受准正,应兼顾结婚事实与血缘真实。世界大多数立法例均采取准正除生父与生母结婚外,尚须生父的认领。 根据世界大多数国家立法例,两种准正均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但效力发生的时间则有所不同。有的规定从父母结婚或法院宣告为婚生之日起算;有的则规定有溯及力,自子女出生之日起发生婚生效力。如《法国民法典》第332条;有的则规定有溯及力,自子女出生之日起发生婚生效力,如《瑞士民法典》第259条。
当代世界有些国家为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利益,制定了非婚生子女准正制度,准正的形式有
- 2024-08-09 01:18:44
- 婚姻家庭法(0568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