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倡通过“为无为”达到“无为而治”;()则以“虚无”来概括无为,否定了一切社会文明和治国措施。

《老子》提倡通过“为无为”达到“无为而治”;()则以“虚无”来概括无为,否定了一切社会文明和治国措施。
A、《老子》
B、《淮南子》
C、《庄子》
D、《孔子》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无为”是一种方法措施,要求通过“为无为”的途径达到无为而治,所以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庄子》则以“虚无”来概括无为,否定了一切社会文明和治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