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教育规划的特点。
【正确答案】:(1)社会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规定和影响,它的性质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因此,学前教育规划必然鲜明地反映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学前教育规划必须自觉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进程,体现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学前教育要以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为宗旨,在制订培养目标时,要突出对受教育者进行爱集体、爱祖国的共产主义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坚持学前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规划中,要正确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性和社会性、阶级性。(2)超前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过程,教育成果具有后显性,教育过程的成效必须在教育过程结束之后,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投身到社会生产过程中去才能得以实现。学前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我国20年以后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今天的学前教育。而规划主要是策划和安排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各项工作。因此,学前教育规划应该站在面向未来的高度,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见,应该反映未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制订规划时,要认真研究国际经济、科技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使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我们的学前教育能真正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使我们所培养的孩子能在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尽快缩短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3)现实性。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成果是人才。学前教育规划要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自己的鲜明特征。学前教育规划要十分重视预想的现实可行性。在进行规划时,既要考虑影响学前教育规划的外部因素,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又要考虑教育的内部因素,即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系统结构、学前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等因素,防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大起大落。制订规划目标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当前学前教育情况。学前教育规划的目标不能订得太高,它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其措施应该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以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勾画未来蓝图。只有这样,规划才更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4)创造性。学前教育规划要求我们对学前教育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由于影响学前教育规划的因素比较多,所以预测的难度比较大。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诸多影响因素,使我们在进行学前教育规划时必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善于思考,敢于创造,善于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事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离不开规划的创造性。在制定规划时,可以充分发挥专家和群众的智慧和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使规划既符合实际,便于落实,又具有创意。(5)灵活性。由于规划具有超前性,所以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前所未料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允许有所变通、调整和修改,使规划更切合实际,更趋于科学,成为“滚动式前进”的规划。但是对规划的改变,不能随心所欲,要在对新情况的深入了解、对初始目标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稳妥地进行。否则将会使我们的工作偏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