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关于“迟到”的对话
校长:“今天早上我来教室没看到你,正是带学生早读的时间,你去哪了?”
教师:“不好意思,我今天迟到了一会儿。”
校长:“一会儿?早上就没见到你人,你迟到了至少1个小时,你知道吗?”
教师:“差不多是的。”
校长:“我喜欢把事情往明白里说,我观察你很久了,你最近一段时间一天比一天到校晚,不是迟到半小时就是迟到1小时,我说得没错吧?”
教师:“是的。”
校长:“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迟到早退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你再出现迟到的情况,就不要
怪我了。你听明白了吧?”
教师:“听明白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从以上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有什么特点?
(2)教师以后还会迟到吗?你认为这样的沟通会收到效果吗?
【正确答案】:(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校长并没有听教师解释迟到的原因,或者说,校长并没有给教师解释迟到原因的机会。整个沟通过程中,校长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说了很多话,而教师只是做出“是的”之类的回答。这种沟通可以称之为单向的沟通,信息仅仅从发送者(校长)传递给接收者(教师),并没有信息反馈的过程。可见,校长并没有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迟到这一问题,而是仅仅从自身的管理角度对教师加以约束和批评。这种缺乏理解的沟通方式很难收到管理实效,甚至它极有可能导致教师产生消极的教育教学心态。
(2)案例中的校长没有关注教师迟到行为的真正原因,教师也没有机会把自已的原因表达出来,这种单向沟通使双方缺乏相互理解,甚至可能导致沟通双方产生误解和误会。如果教师迫切希望校长能理解自己,那么当教师感受到不被校长理解时,就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教师不愿意听取校长的建议和意见,校长也就难以解决教师的错误或问题,甚至教师可能从此以后不再配合校长的管理,校长的一部分精力被不经意中“内耗”了。归根结底,学校管理者如此与教师沟通,将使学校管理难以引导教师发展,从而难以实现学校发展。
案例:关于“迟到”的对话校长:“今天早上我来教室没看到你,正是带学生早读的时间,你去哪了?”教师:“不好意思,我今天迟到了一会儿
- 2024-08-07 04:51:51
-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上一篇:学校效能
下一篇:试述推进家校合作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