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后勤服务功能、服务过程、管理人员构成、劳动用工和职工保障体系、产权关系的社会化和内部管理的企业化与规范化。第一,后勤服务功能社会化。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其后勤的日常工作中的作业方式、管理方法、设施装备等,都对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相关行业具有提供示范的作用。第二,服务过程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也就意味着其服务方式和范围由封闭式的服务转向开放式的服务,由自我服务转向社会化服务,实现后勤服务商品化、产业化,提高服务生产率。第三,管理人员社会化。要求高校后勤从人才市场上聘用所需要的管理者,打破管理者的任命制、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用制,激发后勤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劳动积极性,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第四,劳动用工职工保障体制的社会化。就是要实现高校后勤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根据后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技术和服务素质高的员工,优胜劣汰;实行医疗、养老等社会统筹保险,变目前的学校福利为社会福利,建立再就业保障机制;减轻后勤服务单位不合理的社会负担,集中精力和资源开展服务活动,同时为劳动用工的社会化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第五,产权关系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的和优势之一是,吸收社会资本、利用社会的力量办后勤,减轻国家、高校的经济负担,解决后勤经费不足和基本建设滞后的困难。这种产权关系要求高校后勤改革其原来只对上级部门负责的体制,而必须对所有投资者负责,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第六,内部管理企业化与规范化。按照企业模式运行,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为以师生员工为主体的消费者服务,使高校后勤服务单位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经济实体;使高校变“消费后勤”为“生产后勤”,形成“后勤产业”,为高校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