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育工作者常见的归因偏差。
【正确答案】:教育工作者常见的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偏差
所谓基本归因偏差,是指人们更喜欢对行为者的行为进行内在归因,即把行为归因于行为者个人特性方面的原因,忽视引起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
(2)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原因的分析与旁观者对同一行为的归因分析是不相同的,行动者将自己的活动归因于情境的需要,做出情境归因;而观察者将活动归因于行动者的个人因素,倾向于强调行动者特质的作用,做出内部归因。
(3)歪曲的思维方式
歪曲的思维方式是认知中存在的错误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执的成分,它会以各种形式使人们脱离现实。歪曲的主要表现有:过滤、极化思维、自责、控制错觉、情绪性推理。
(4)基于自我的一致性效应
人们倾向于认为别人也是像他们自己那样思考、行为的,这种认识倾向就是所谓的“基于自我的一致性效应”。
(5)自我标榜
人们在进行归因时,不一定总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分析原因,而是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环境,这是一种利己主义的归因。这种归因偏差也被称为自我标榜,是指一般人对于良好的行为都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否认自己应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