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需要层次理论的相关内容及评价。
【正确答案】:1943年,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动机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又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论述。
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引导着行为,人的一系列需要是复杂且强烈的,按照优先次序可以排列成阶梯式的层次。需要层次理论就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设想得出的。
第一,人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不同层次,依次被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是按照固定顺序排列的,且有高低层次之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被称为低层次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需要。
第二,一般来说,人在同一个时期,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其中总有一种主导需求。人的需要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递升,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激励作用。
第三,满足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的途径是不同的,低层次的需要主要依靠外在条件的改善来获得满足,但是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内在驱动力。
第四,已经满足的需要对行为不再产生激励作用,但是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所以,人总是力图满足自身所缺乏的需要,即存在对不足需要的渴望。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1)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第一次从理论层面上系统地把人的多种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易于理解,逻辑性强,不仅客观反映了人的需要的产生、发展规律,而且揭示了需要、激励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对动机的激发,抓住了激励的关键问题,对管理者的激励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组织管理者应辩证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结合各自的组织文化,善于发现每位员工的主导需求,并随着员工的需要结构的不断变化来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了解员工的需要层次,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了解员工的需求差异,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掌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现最大程度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