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在实施时间取样法时,观察者如何确定观察时长、间隔时间和观察次数以适应不同的观察条件。

简述在实施时间取样法时,观察者如何确定观察时长、间隔时间和观察次数以适应不同的观察条件。
【正确答案】:在采用时间取样法进行观察记录之前,观察者还要根据观察目标和自身需要,确定观察时长、间隔时间和观察次数。(1)观察时长是指每次观察所要持续的时间。时距的长度取决于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行为的持续时间和行为的复杂程度。(2)间隔时间是指时距与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间隔时间的长度取决于观察时距的长度、观察对象的数目,以及所要记录细节的多少。如果观察的时长较长,观察的对象较多,而且观察者所要观察记录的细节较多的话,间隔时间就要相应增长;反之,间隔时间应相应缩短,甚至可以不设置间隔时间。(3)观察次数的多少主要是取决于观察多久才能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一般来说,当观察者对观察行为比较陌生或者所观察的目标行为变化较大时,观察次数需要适当增多;反之,当观察者对观察行为比较了解或者所观察的目标行为变化较小时,观察次数可以适当减少。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