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接近幼儿,仔细观察并聆听其游戏的内容:
甲元:“我是一只大怪兽,我要把你们通通吃掉,哇!……”
(甲元忽然张牙舞爪地追逐着乙蕙、丙谦和丁宁,三位幼儿一面逃离甲元的追逐,一面大喊。)三位幼儿尖叫:“有大怪兽,有魔鬼要吃我们,哇!赶快跑!”
(这时戊智也跑来要抓乙蕙、丙谦和丁宁。)甲元:“戊智你又不是怪兽,你不能抓他们。”戊智:“我是怪兽,我要把他们通通吃掉。”甲元:“你又没有经过我们同意,你不可以过来。”戊智:“好嘛,我也要当怪兽,可不可以和你们一起玩?”(他们五人就围在一起不知在说什么,然后甲元开口了。)
甲元:“好!我们已经决定让你玩,可是你不能当怪兽,你只能当人。”戊智:“我不要当人,我要当大怪兽。”甲元:“如果你不当人,我们就不跟你玩。”戊智:“好嘛!”(戊智加入乙蕙、丙谦、丁宁被甲元扮成的怪兽追着跑。)
隔日,教师看到甲元和丁宁扮成怪兽在那里追逐乙蕙和丙谦,教师到“小怪兽”身旁,问了一些问题:“你们是哪一种怪兽?”“住在哪里?”“吃些什么东西?”“喜欢做什么事?”“要怎样才能变成怪兽?”“有没有爸爸、妈妈还是只有小孩?”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问题。甲元自称是库斯拉,住在很深的海里,最喜欢到陆地上吃人和动物,而且喜欢吸动物的血;还说要跑得很快,而且很厉害的人,才能变成怪兽。接着,甲元去找乙蕙、丙谦和丁宁,要他们当库斯拉的小孩,一起去追其他的人和动物,结果只有丁宁愿意。
通过上述的引导,教师希望能鼓励幼儿扩展剧中人物及剧情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希望能突破
幼儿对怪兽的刻板印象,可是并没有很成功。
……
请根据上述材料,阐述随机性的幼儿戏剧扮演游戏的特点及教师的引导方式。
【正确答案】:这类课程是属于幼儿平日自发的经验课程,多半发生在非事先安排的时间或非正式的教学场域中。通常课程的主题来自“幼儿游戏”中萌发出现,整体课程的发展也相当随兴又即兴自发。
在这种状况之下,教师通常会先从观察孩子的游戏入手,并从中了解到孩子当下的戏剧主题。通过非正式的问题或即兴地参与,教师利用戏剧技巧来扩大或加深孩子们的游戏内容。此时教师所用的技巧,乃是以一般引导幼儿游戏的方式,通过鹰架的提供,来延伸或者丰富幼儿的戏剧游戏。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内或情境外的参与方式,通过介绍一个新的人物或者冲突进入游戏。另外,教师也可为孩子提供情境、道具及言语的支持。通常这类游戏的参与者比较局限于小组的幼儿,地点则发生在教室的戏剧区(娃娃家),或者户外游戏场。时间通常比较短,大概只能持续5—20分钟或任何一群幼儿玩游戏的当下。
教师接近幼儿,仔细观察并聆听其游戏的内容:甲元:“我是一只大怪兽,我要把你们通通吃掉,哇!……”(甲元忽然张牙舞爪地追逐着乙蕙、
- 2024-11-08 01:00:21
- 教育戏剧新论(13864)
下一篇:“创造性戏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