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中国经济疲软已经一年,实际GDP的增长处于较低水平(例如6%),对外出口受到了限制,通货膨胀率不高(例如1%),但居民储蓄仍

设想中国经济疲软已经一年,实际GDP的增长处于较低水平(例如6%),对外出口受到了限制,通货膨胀率不高(例如1%),但居民储蓄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仍然显示出强劲增长的态势。如果宏观管理层决意扩大赤字,请问:
⑴政策意图何在?
⑵应采取何种方式?
⑶“挤出效应”是否显著?
⑷货币政策应如何配合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1)扩大赤字,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的一个表现。政府管理层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首先,经济疲软,实际GDP的增长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应该是性扩张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目的在于促使经济复苏,提高GDP的增长速度。其次由于对外出口受限,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居民的储蓄处于较高水平,如此多的资金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手里,如果不拿出来投资增至,会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后,银行的资金有了投资机会,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如果通货膨胀率不高,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造成通胀压力,可以是经济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时期。
(2)扩张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两个方面。增加支出可以采用增加政府投资支出、扩大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减少税收可以采取减税或加速折旧等措施给私人投资以津贴,刺激私人投资。
(3)挤出效应将不太明显,因为储蓄率较高,且仍然显示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资金来源充裕、利率偏低,政府投资不会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成本没有增加;而且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供给量也在不断增加,利率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不会很明显。
(4)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GDP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