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材料:莉莉是一位普通的农村留守妇女,住在偏远山区。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不发达,村中绝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女性留

案例材料:莉莉是一位普通的农村留守妇女,住在偏远山区。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不发达,村中绝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女性留守家中照顾家庭。莉莉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且有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打工的收入经常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莉莉常年在家,日常以务农为主,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婆婆和丈夫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都希望莉莉能再生一个男孩,可莉莉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在家时还会打她。 莉莉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她一直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遭到了这种待遇。性格内向的莉莉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也觉得“挨打”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于是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莉莉也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莉莉家人的工作,比如口头上批评教育等,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莉莉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有的村民认为这是各人自己家庭的内部事务,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莉莉什么帮助;有的村民认为在农村“打老婆”很正常,不需要特别关注。莉莉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没有住的地方。此外,在当地,离婚的女性很容易遭人非议,她害怕自己和女儿被人说三道四。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莉莉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莉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作为社工,如何根据赋权社会工作的假设,来分析莉莉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并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莉莉问题的简要策略。
【正确答案】:(P168-170)。1.案主无权感的主要表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莉莉对自己不幸的生活遭遇无法改变,也没有办法让周围的公共群体比如村委会、妇联等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自己被村里人看作“很丢脸”的人,她无法阻止自己成为村里人口中被标签化的群体,故她呈现出“无权”的状态。莉莉自己对现状感到无助,这是一种主观上感觉到无权的表现。莉莉在长期的无法改变现状的环境中,产生了“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的想法,并一直贬低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她一直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遭到了这种待遇”,进而形成了真正的无权 2.案主个人的无力感产生的根源:(1)自我负向评价(2)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3)宏观环境的障碍 3.介入策略和技术:(1)关系建立与评估。(2)个体的能力建设。(3)群体意识提升。(4)社区宣传和倡导,包括建立社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协调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详细解析见课本P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