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材料:小陈11岁,近几年查出患有自闭症,两个月前来到省会城市的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由于家乡所在县的医疗条件有限,

案例材料:小陈11岁,近几年查出患有自闭症,两个月前来到省会城市的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由于家乡所在县的医疗条件有限,没能及时查出病情,故小陈接受康复训练较晚。小陈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其父亲,小陈在康复机构每个月1800元的费用,加上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家庭经济方面非常拮据。小陈家乡所在的残联对当地有专门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扶助名额,现在所在市里也正在筹划建立专门治疗机构,到时候转介回市里可以得到免费的培训。 在接受正规康复训练之前,小陈主要是靠在家获取知识和生活技能,他现在能够认识400多个汉字,但是如果没有人引导,他不会主动发音,也不能表达完整的句子意思。且由于家长文化水平有限、普通话不标准,对于一些读音相近的音,不仔细听不是很容易分辨出来。在数学方面更是不能理解,每天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内容,回家后妈妈都会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给他巩固强化,但是他总是一再地忘记,这让他的妈妈常常有放弃的念头。对一些基本的生活行为,他并不能完全掌握,比如有些衣服他至今都仍不能自己穿脱。小陈妈妈一直不太能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有时候不太愿意随堂陪伴孩子上课,因为不忍看到孩子的现状。她一般不太主动和别的家长、老师和志愿者交流,总是自己默默看着孩子,脸上总是严肃的表情,尤其是在孩子回答不上问题时她会有急躁的反应。 小陈妈妈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包括:第一,她对孩子患病的事实始终不能接受,心情沮丧,还会有情不自禁地在公众场合哭泣的现象。第二,缺乏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的习惯,这样的压抑可能会影响她对事件的正确判断并加重生活压力;第三,每月大笔的生活、机构开支,给小陈妈妈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压力;第四,对于孩子的病情态度消极,觉得没什么治好的希望,对孩子的康复情况不够客观。 问题:如果你是社工,如何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对小陈妈妈进行介入呢?
【正确答案】:(P134-136)。1.介入思路。在本案例中,社工面对的是一位不善言辞又面临生活多重困境的母亲,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打破服务对象的自我防御机制,逐渐减轻她对于外部环境或社工的防备心。在实际运用上,社工通过同理心的技巧,向服务对象传达出关怀和专注;通过鼓励支持的技巧,给予服务对象力量,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起改变的决心和成长的信心;通过主动倾听的技巧,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发泄的平台,把内心郁积的苦闷和情感抒发出来,帮助她在表达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这段时期 2.介入过程:建立专业合作关系;调整自我概念,发现真实需求;接纳服务对象,给予积极反馈 3.跟进与回访:社工的结案并不意味着对服务对象关注的消失,后续的跟踪考察评估对服务对象的情绪也有积极作用,这也是人本治疗模式中对社工个人品格与专业态度的要求,是让服务对象拥有持续的温暖和真诚感的一种方法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详细解析见课本P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