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小鼓响咚咚》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2、进行部分
(1)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2)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3)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翔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不行?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4)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矧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3、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四)活动延申:到表演区进行表演。
对以上教案进行活动评价,包括对目标、过程、内容等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活动目标的设定合理且具体,符合中班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目标一是音乐活动的基本目标之一。目标二强调了对节奏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身体动作的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目标三注重音乐活动的情感体验,符合音乐教育的情感目标。活动过程设计得较为完整,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有利于实现活动目标。开始部分通过唱歌和玩游戏的方式进入教室,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部分首先进行了发声练习,为后续的歌唱活动做了准备。接着,通过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在熟悉歌词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肢体动作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和感知歌曲的节奏,方法多样且有效。活动结束部分以唱歌和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给活动带来了良好的收尾。活动内容的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歌曲《小鼓响咚咚》节奏鲜明、旋律欢快,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唱歌和肢体动作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快乐,符合音乐教育的情感目标。
中班音乐活动《小鼓响咚咚》(一)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3、幼儿
- 2024-11-07 08:44:46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5000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