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作品《菉竹山房》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菉竹山房》描述封建时代一个恋爱、婚姻的悲剧。封建礼教毁灭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使女主人公过了一辈子几乎是与人世隔绝的孤寂的墓中人似的生活。
小说并不在这一爱情悲剧的故事上多化笔墨,而是着力于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作者是这样描写菉竹山房的住宅环境的:“屋子高大,阴森”“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观。”这尘封的住房不仅是二姑姑悲惨命运的见证,更是她悲惨命运的象征。陪着她住在这座大屋里二十多年的丫头兰花,深情也同样凄幽。陪伴她们的还有壁虎、蝙蝠和燕子,在兰花轻唤燕子的悠悠长叹里,细致入微地渲染出她们的孤独和寂寞。尤其是二姑姑异乎寻常地谈起阴间的丈夫,那个沉于扬子江底的亡灵,不仅常会梦见,而且好像真的会每年回家“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这个在精神上以“鬼”为伴的细节,令人揪心地表现出二姑姑孤寂的绝望的悲哀。这锁闭、尘封的大屋,散发着陈腐发霉的气息,笼罩着神秘恐怖的氛围,加上主人阴郁的神情和低幽的语调,处处让人觉出这确乎是一座阴暗死寂的坟墓,而禁锢其中的二姑姑已经是一具十足的幽灵。
弥漫在菉竹山房里的这种阴森的气氛,在作品的最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渲染,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远处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墙壁悬挂的《钟馗捉鬼图》上那个鬼,仿佛“栩栩欲活”;接着窗外轻微的脚步声,突然窗上露出“鬼脸”……这一切层次分明地把菉竹山房鬼气阴森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峰,小说对环境气氛的大肆渲染目的在于写人,因为人和环境是“相协调”的,这样就写出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而形成的墓中人似的性格特征,揭示出畸形社会条件下病态的人生。二姑姑的人生悲剧更加能扣动人心,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