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伦理判断的个体影响因素。

试述伦理判断的个体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1.个体差异
(1)伦理意识
伦理意识是一定社会团体中的成员对于道德规范或伦理的内在自觉,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敏感性,是“个体意识到其潜在的决定或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幸福和期望,而且其后果可能会与某个或更多的伦理准则相冲突”。
简言之,伦理意识就是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伦理问题”。
(2)伦理认知水平
一旦意识到情境或决策的伦理维度,伦理判断就开始启动。能否做出一个合乎伦理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伦理认知水平。
(3)性格特征
一般来说,有四种性格属性能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分别是控制观念、权威主义、权术主义、风险偏好。
(4)价值观
价值观可以被定义为个人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综合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应该的总看法,支配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
(5)情绪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移情、愧疚、愤怒等情绪在伦理决策过程中也很重要。关于情绪的研究理论有很多,这里对相关理论不做介绍,只是提醒大家,人们在做决策时,一定不要忽略情绪的影响。
2.良好伦理认知的壁垒
(1)事实收集
一是,人们总是对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事实过于自信。正如人们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认知,又如当两个人发生矛盾或者吵架时,人们总是习惯于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过于自信会让人们看不到其他事实,或者无法找到支持现有事实的证据。
二是,证实陷阱的认知偏见,即使收集到所有事实,但人们有一种认知倾向,就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所偏好的答案或信息的证据,而不是寻找能够证明其错误的证据。要克服这种陷阱,就有必要反向思考,多向自己提问:“还缺少哪些事实?”“现有事实中哪些能证明我们是错误的?”
(2)结果因素
一是,忽视那些影响人数较少的结果,当有些结果虽然影响到的人数少,但后果很严重,如一种药物研发,虽然发生致死概率很小,但是只要发生可能就是致命的,这种结果不能被忽视。
二是,更偏向于考虑对自己(或与自己时空距离更近的人)影响更直接或更明显的结果,尤其是当有些结果模糊不清时。
三是,对风险结果存在幻觉。
四是,沉淀成本所引起的承诺升级,虽然已出现明显的损失,但是有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不愿及时止损,从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3)正直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会有一种“优越幻觉”,把自己的道德标准想得太正面了,认为自己(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组织)会比其他绝大多数人更有道德、更公平和更正直,前面提到的权威主义者更可能会有这种“优越幻觉”。
(4)下意识的偏见
一种被称为内隐联结测试的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将白人、年轻人、正常人、爱情……与积极的或正面的词汇联系起来,而将黑人、老年人、残疾人……与消极的或负面的词汇联系起来。
注意现实中一种被称为道德推脱(也译为道德脱离)的心理现象。所谓道德推脱,是指一种个体特定的认知倾向,即在做出不道德行为后关闭自我控制系统的倾向,不会因不道德行为而感到不舒服,甚至将不道德行为看成是正当的、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