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进入小学以后,个体的交往对象依然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因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不断增长,他们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开始从依赖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绝对服从到开始怀疑和有自己的思考,而在另一方面,具有更为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却愈发占据重要地位,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塞尔曼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理论①: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个体要求朋友能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小学生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个体开始强调朋友之间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诚,要能够讲义气和同甘共苦,彼此可以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一阶段也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第五阶段(12岁开始)
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更为亲密的友谊开始建立,使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同伴的行为往往是跟随与模仿学习的对象,且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群体认同,据此发展起来的同伴接纳对个体的影响明显,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的、同伴接纳水平较高的儿童更容易出现亲社会行为,而被忽视的儿童往往会害羞或退缩,不善言谈,甚至在被拒绝或排斥之后出现敌意与攻击性。
试述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 2024-11-06 11:21:19
- 诗学(1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