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10分)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6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14分)
【正确答案】:(1)写作特点:《火烧云》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在文章中,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间接描写、拟物、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手法,描写了晚饭过后,天空中布满火烧云的美丽景色,重点表现了火烧云的颜色与形状多且变化快的特点,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教学价值:①教学本文能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的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对生字词的讲解,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②教学本文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为典型的写景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教学本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习并积累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③教学本文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本文描写了乡村傍晚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过程,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多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学本文可以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热爱大自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金灿灿”“凶猛”“威武”“镇静”等词语,理解词语含义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火烧云的景物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学会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
(3)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要求学生对字词进行记忆和积累。
2.分小组讨论:3—6自然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明确:火烧云的颜色与形状。
3.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火烧云图片,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
教师明确:颜色多,变化快。“极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体现了火烧云的颜色多;四个“一会儿”体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小组讨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
教师明确:多且快。“马”“狗”“狮子”几种形象体现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体现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快。
5.小组讨论: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
教师明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动物形状出现,到形状不断变化,至最后模糊消失,作者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6.小组讨论:这几段的景物描写好在哪里?通过这些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明确:语言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使文章中对火烧云变化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气势,使人深刻印象;感受到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