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述学生从算数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7分)
(2) 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14分)
【正确答案】:(1)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喜欢的、生动的“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活动,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数”的具体,并由此产生寻求更简洁、更概括的表示方法的心理需求。这为“字母表示数”的引出奠定了积极而充分的情感基础。这个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学生在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年龄计算得出爸爸年龄的过程中,完成了思维水平的提升,完成了从数的具体到字母抽象的过渡。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符号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经历认识上的这个过渡时,都不会自然而然、简简单单就完成的。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经历,有机会感悟,才可能慢慢地完成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根据列出的式子准确求出指定年份的爸爸年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学习活动,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初步完成思维水平的提升,从数的具体到字母抽象的过渡。为完成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铺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环节一:导入
板书标题《字母表示数》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并提问提问:字母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能够列举几个字母呢?用字母表示数,数与字母之间又能碰撞出哪些火花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环节二:新授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图片,组织学生仔细阅读图片中的父女的对话,并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当小红1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当小红2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当小红3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组织学生前后桌结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以上信息,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时间8分钟。
请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a+30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结论:a表示小红的年龄,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下面的问题: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当a=11时,a+30=11+30=41。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念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能念完吗?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环节四: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有那些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