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大(1)班男孩钢琴弹得很好,常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天,老师请别班的一位女孩到大(1)班来弹琴,女孩的琴也弹得很好,也得到了老师

有一大(1)班男孩钢琴弹得很好,常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天,老师请别班的一位女孩到大(1)班来弹琴,女孩的琴也弹得很好,也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幼儿的赞扬,只见这位男孩摄了摄嘴说了句:“有什么了不起”,就趴在钢琴上哭了。小女孩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其他幼儿则议论纷纷。
案例中这位男孩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做。
【正确答案】:自我中心性:学前阶段的儿童,特别是幼儿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性。他们倾向于认为世界是围绕自己旋转的,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案例中,男孩可能觉得自己是班级里钢琴弹得最好的,因此当其他孩子得到赞扬时,他感到了威胁,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从而产生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反应。
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男孩在感到不满或受到威胁时,选择了哭泣作为情绪表达的方式,这显示出他在情绪调节方面还有所欠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他们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及学习如何调节和管理情绪。
社交技能与同理心缺乏:男孩没有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尊重或欣赏,也没有理解到赞扬小女孩并不会影响他自身的价值。这反映了他在社交技能和同理心方面的不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感受以及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对赞扬的依赖和解读:男孩对赞扬的依赖可能较高,他将赞扬视为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当这种赞扬被转移时,他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贬低。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育干预:
组织合作活动:通过组织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或活动,鼓励儿童学会与他人分享、尊重和欣赏。
情绪教育:开展情绪教育课程,帮助儿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以及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故事和角色扮演:利用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儿童思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
多元评价: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不仅关注儿童的表现和成果,也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以减少对单一赞扬的过度依赖。解读和接纳上还存在局限,需要教育引导他理解赞扬的多样性和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