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各国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的经验,谈谈我国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路径。

结合各国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的经验,谈谈我国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路径。
【正确答案】: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它记录着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也是社会文明的结晶。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
(一)确立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战略
当今,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当代世界 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强调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还应该真正重视对每个“地方”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只有充分开发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才能提高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够进行产业化开 发的。如何合理评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一套科学的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对地方的文化资源进行评估,为地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的资源数据和理论指导。
(三)以地方文化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源的物态转换,实现资源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与一般的自然资源不同的是, 它不仅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兼具文化传承、教育、文化提升等多种社会功能。如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文化资源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是极其不利的。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全球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下,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中还应注重发挥生态效益,实现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进行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并重的原则,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不仅是文化资源价值和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和全面发挥的要求,更是社会文明科学进步的时代要求。
(四)推进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立法工作
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用法制化手段来约束和规范文化资源开发行为。 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行为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地方文化资源开发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五)加强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可持续开发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世纪文明的共同道路,是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协调 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文化产业领域,文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由于文化 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决定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必须尊重和保护人类的精神地方文化,并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延续作出有益贡献。
(六)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环境意识
城市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历史的、文 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普遍存在的低水平、 低层次、简单、快速的城市更新,不会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使城市的文脉遭到破坏 和人为的割裂。我们应制订专门的保护计划,确保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提高公众对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环境意识,使其重视地方文化的环境,依靠专业人员适时地、不间 断地进行科普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公众能够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七)制定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配套政策
目前,我国从历史文化名城的命名、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历史地段的划定、历史名镇名村的确定、世界地方文化的申请到保护规划的制定,应该说已经形成完整独立的保护体系。
制定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开发配套政策,最终实现六个转变。
(八)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与保护的相关要素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培育与保护需要整合相关的要素,包括认识整合、机制整合、法规整合、目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