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知识指导。教学活动的价值就是通过将知识系统化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习知识技能、建构关键概念、探索发现规律和巩固新发展。因此,指导幼儿获得新的知识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教师不必将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幼儿,而应当在幼儿操作、交往、摆弄、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总结等,帮助幼儿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例如,在“认识萝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若干,请幼儿通过看、摸、切、尝等认识萝卜,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最后由幼儿概括出各种萝卜的不同。关于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的特征差异这一知识,是该教学活动拟让幼儿获得的知识。
(2)技能指导。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动作技能、思维技能、观察技能、交往技能、表达表现技能等。其实,每种活动都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有了这些技术;行为才能得到好的发展。从动作技能来讲,例如粘贴,过多过少的胶水都粘不牢物品,把握不多不少正好的量,就是技术;从思维技能来讲,例如比较,先比较相同,再比较不同,就是技术;从观察技能来讲,例如观察应遵循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左到右等也是技术;从交往技能来讲,例如如何公平地与同伴交往,轮流、交换、合作等都是技术;从表达表现来讲,例如如何用动作、语言、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在上述“认识萝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幼儿进行了知识上的指导,而且还在观察技能、思维技能上都给予了必要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技能指导时,与其进行示范教学,不如对幼儿加以引导、暗示,或请幼儿向同伴学习。
(3)学习品质指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幼儿进行兴趣、习惯和态度的指导。其一,兴趣指导。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其兴趣和注意力之间有紧密的关系。他们对一种活动往往只有短暂的兴趣,过不了多久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当幼儿的注意力未集中在活动上时,教师要思考原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果是因活动过难或过易导致的,教师要降低或提高活动难度,使其处于幼儿的最近发雇区内;如果因活动材料不足引起的注意涣散,教师要及时增补材料,保障每位幼儿都有事可做,教师只要找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加以解决即可。其二,习惯指导。幼儿的好习惯是在活动中日积月累地形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例如,用完的笔要放回原来的地方,剪掉的纸张碎屑要丢在桌子中央的小筐子里等。教师纠正幼儿的行为,与其消极禁止,不如积极指导,与其说“不要这样做”,不如说“应该那样做”。其三,态度指导。张雪门先生指出,幼儿的态度,必须养成两项。第一项是客观的态度:对人方面,须养成其自己能看出自己的错误,同时并能看出别人的长处。对物方面须养成其能视察困难所在和因果的作用。第二项是公开的态度:须养成其自己有主张,同时也能容纳别人的主张。
【题目解析】:参见教材P73、74。掌握“教学活动的开展、游戏活动的组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