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科学领域的园社协同共育活动。
要求:包括活动名称、设计意图、活动目标、社区资源、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正确答案】:中班科学:美丽的木棉花
一、设计意图
《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要求,4~5岁的幼儿已经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在四季气候不是特别鲜明的广州市,不同植物的生长变化成为了季节转变的重要信号,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便是其中一种信号,预示着广州春天的到来。在华师社区里,木棉花越开越艳,一树橘红的同时也是满地花落。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总能看到不少孩子在木棉树下嬉戏探索,这引发了教师的思考:儿童天性崇尚自然,那么生活在社区中的孩好们能感受到这个春天信号吗?上学期孩子们已经探索了美丽的异木棉,而对于同属一科的木棉,孩子们又了解多少?于是,借着木棉花开的季节,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美丽的木棉花”,与孩子们一起开启探索木棉花的旅程。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家庭生活及幼儿园学习中,对自已所处的社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社区的自然环境有着浓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好奇、好问,并在探索实践中开始接触多种感知和发现事物特点的方法。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在的能力逐步提高,能较好地表达自已的想法与需求。基于幼儿以上特点以及从感知体验到形成科学认知的学习路径,我们将在活动中引入观察、访谈科学的探索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探索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对比,了解木棉花的外形特点。
2.能用调查访谈的方法,初步认识木棉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验社区春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馈赠,进一步萌发热爱社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社区资源
1.场地资源:木棉花基地。
2.人力资源:社区居民。
四、活动准备
(一)教学材料准备
教师使用的对比记录表、彩笔,幼儿使用的访谈记录纸和笔。
(二)社区活动装备准备
幼儿小背包(水壶、汗巾、环保袋、帽子),野餐垫,保育篮(纸巾、相关药物)。
(三)场地准备
提前选取、考察好场地,确保场地的安全性及教育性。
(四)其他准备
1.幼儿人数15人,保教人员2人。
2.当天午餐,为本班幼儿提供由木棉花煮的汤。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介绍导入
师:春天到了,华师校园里有一种花开放了,大家猜是什么?(木棉花)
师:木棉花是我们广州市的市花,每到春天,木棉花就会慢慢开放,代表着温暖的春天来了,寒冷的冬天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和认识这种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
(二)第二阶段;自由探索——木棉花的外在特点
1.幼儿化身小小观察员,认真地观察木棉花的特点。可以找一找,看一看:
(1)木棉花是什么颜色的?
(2)木棉花有多少瓣花瓣?
(3)木棉花的花蕊有什么特点?
(4)木棉花的花托是怎样的?
(5)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2.幼儿带着问题自由观察,教师进行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有更多自主发现。
(三)第三阶段:集体分享——归纳观察结果
1.围坐在野餐垫上。
2.出示对比记录表,引导幼儿通过对比木棉花和异木棉花的不同,从颜色、花瓣数量、花蕊及花托进一步了解木棉花的外形特点。
3.教师在对比记录表上记下幼儿的观察结果。
(四)第四阶段:调查访谈——了解木棉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提出要求。
(1)师:木棉花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调查:幼儿两个人一组,问一问周边的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们会用木棉花来做什么?木棉花有什么用处?看看和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的?可以把了解到的结果画在记录纸上。
2.访谈结束后,围坐在野餐垫上,请每一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访谈结果。
3.教师小结:木棉花不仅漂亮,可以观赏,还可以作为一种药材。广州春天比较潮湿用木棉花煮汤可以祛湿。木棉花真的是又好看又有用。
(五)第五阶段:活动结束,埋下伏笔
1.整理个人随身物品。
2.埋下伏笔:今天午餐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惊喜,猜猜是什么?
六、活动延伸
1.观看视频:播放关于木棉花祛湿的纪录片,并为幼儿介绍午餐的木棉花汤,进一步
体验大自然的馈赠。
2.亲子任务:制作木棉树四季变化观察手册,图文并茂地记录每一个季节里木棉树的变化,通过观察记录,形成个人对木棉树生长变化规律的认识,发现其中的奥妙。
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科学领域的园社协同共育活动。要求:包括活动名称、设计意图、活动目标、社区资源、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 2024-11-06 18:22:55
-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14494)
上一篇:简述新时代有新的设想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