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开展“家”主题活动已经一个学期了,让孩子“认识自我”,深入了解“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家”,设计了请爸爸妈妈来园

中(一)班开展“家”主题活动已经一个学期了,让孩子“认识自我”,深入了解“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家”,设计了请爸爸妈妈来园参加教学,制作PPT介绍父母情况,制作家的模型等活动,家长非常配合地参与了这一系列活动,家长们都表示主题选得很好,孩子和家长都有收获。但是家长反映,这个学期疲于应付班级的各项要求,为了给孩子完成作业,经常加班加点,孩子有时候也得跟着,不能好好休息。尤其在制作家的模型的时候,孩子完全不能胜任此任务,因为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还不成熟,制作家的模型基本都由家长代劳了,孩子在这其中并没有享受到动手动脑的快乐,反而引发了互相攀比的现象。
试从家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角度分析上述案例内容。
【正确答案】:答:案例中选的主题活动非常好,教师邀请家长来参与班级活动,不仅能使教师与家长多接触,还促进了双方交流学习育儿的知识和经验。但在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幼儿园教育始终应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和出发点。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但忽略了教学实践内容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匹配性,幼儿对于制作PPT,制作家的模型完全不能够胜任,即使有成人提供帮助他们也不可能完成。这样本来应该是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活动,却成为家长能力的大比拼。第二,服务家长是幼儿园的任务之一,做家长工作时,我们要把握分寸和尺度,尤其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班级教育活动时,既要达到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目的,又不能给家长增加太多的负担,否则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三我们经常在做事过程中会陷入各项事务中,忘记了阶段性反思和修正。在本案例中,教师应该在系列活动中时时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方案,看是否有利于幼儿发展,是否有利于家长工作的开展,听听家长的声音。当教师看到家的模型都是家长代劳的情况后,就应调整评价方式,这样也不会导致幼儿之间的攀比。P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