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明代的各项文书工作制度。
【正确答案】:票拟。内阁大学士阅读奏章后,先拟写对所奏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贴于原奏章上,以供皇帝批阅时参考。贴黄。崇祯帝为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公文处理效率,他命令上呈奏章的官员,按照他让内阁制定的统一格式,将公文中的内容用一百以下的字数概括出来,贴附于文尼,以便迅速了解妻章内容,避免耽搁对急件、要件的处理。这是将宋代的引黄制度加以发展完备。公文格式。朱元璋提倡公文应开门见山、直叙事由,力求简短扼要,明白易懂。洪武六年,下令禁止公文用对偶文辞,后又陆续下令禁繁文,制定了建言格式;又立“案牍减烦式”颁发各街门。公文字体。规定奏本用《洪武正韵》的字体,黄册用细字,并不准浮贴,错处须用印压盖。行移勘合。朱元璋为防止官吏利用空白公文纸作弊,创制了关防,规定公文纸上均须加盖半印,以使拼合验对。后来,为加强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府的控制,防止各官衙擅自行移,乱发公文,规定凡发文必须经有关部门核对无误后方加盖印章,并留下底薄;收文单位要对公文进行查验,印章无误,才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