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何景明的这篇《与李空同论诗书》所阐述的主要内容。

试论述何景明的这篇《与李空同论诗书》所阐述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何景明的这篇《与李空同论诗书》,虽大体不离复古主义的立场,但当他具体论述自己与李梦阳的复古主张的分歧时,却常常能击中复古主义的要害。
此文主要阐述了一个问题,即学古的态度问题。
首先,作者提出了自己与李梦阳在学古问题上的基本分歧:“空同子刻意古范,铸形宿捧,而独守尺寸。仆则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这里对李梦阳的批评,确实是很中肯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前人不可不学,但问题在怎样学。“刻意古范,铸形宿镆”,那就是把学习当成翻砂。在规矩法度上亦步亦趋跟古人走,学得再象,也只是赝品,古人的作品具在,这样的赝品又有什么价值呢?针对李梦阳复古主张的弊病,何景明提出学古要重在内在精神,而不能着眼于外在的形迹。“以有求似”,就是在精神实质上的学习,而不是外在形迹上的模仿。这样的主张,显然是正确的。但何景明把他和李梦阳的这种分歧归结为学古的不及和太过的区别,则又模糊了这种分歧的关所在,不那么确切了。
接着作者提出意象相应的问题,是对他的领会神情,不仿形迹的主张的进一步发挥。他指出:“意象应则合,意象乖则离”,强调了诗歌的内在精神和这种精神藉以显现的物象的统一和谐,认为诗歌的各种风格境界,都是意象统一的结果,而不是外在形迹的模拟可以造成的。他指出李梦阳创作上的毛病,一方面是贬清新而重沉着典厚的风格,有失全面。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梦阳的沉着典厚等等,也不是出于意象的统一,而是在外在的语言形式上下功夫而勉强造成的。这样的毛病,也正是不重神情,只仿形迹的结果。
最后,何景明指出诗文创作的要务在于充实内容实质,而不要单纯追求“声色之末”,这样,就能“自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以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