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老师》一课的教学设计,阅读后,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评价。提示

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老师》一课的教学设计,阅读后,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评价。提示:评析可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师生的互动等方面展开。要求:引用新课标的相关理论进行评析,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2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二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地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本 ?2.自主学习 ?学生速读课文,按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解决。投影思考的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蔡芸芝老师) ?②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 (共记叙了七件事:1.蔡老师假装发怒;2.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3.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4.蔡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们看蔡老师写字;6.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7.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③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美慕,是理所当然的。) 三、深入研读 ?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这七件小事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做了精心选择。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或平时,或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 教师小结: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安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 四、体悟情感,师生共赏 1.教师:这篇文章的文字比较浅显,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能读懂,但就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可以说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个“情”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老师特别喜欢下面一段文字, (投影)朗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默默”两字,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 ?“你”: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请同学自己看书,进行品味鉴赏,谈你感受最深的一例,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事例。学生举一到两例即可,在赏析前或赏析后要求他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魏巍介绍”(略)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 ?六、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布置作业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课后请同学们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正确答案】:该教学设计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1)教学目的的设计不符合三维目的观。①该教学设计列了三条目的,但没有表明属于属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致目的归类不清;②缺乏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导致忽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2)围绕文章的主旨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探析了主人公的七件事迹,有利于帮助学生领悟主人公的品质。 (3)充分利用阅读环节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初步研读和深入研读两个环节,都设计了若干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答案,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4)课堂练习和作业两个环节设计写作训练,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提升写作能力。 (5)教学环节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最后一个环节出示教学目标不妥,应当在导入中出示,便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