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包括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①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一样,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分清各种事件与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公正与偏见、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是指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正确的道德评价能使品德趋于完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a.从他律到自律;b.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c.从他人到自己;d.从片面到全面。(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如自尊感、荣辱感、友谊感、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等。(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一种力量。道德意志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后,能否引起道德行为,能否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往往取决于道德意志力。学生确立了道德意志后,往往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而以内部的道德意志来调节自己的行为。(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它是对人的品德作评价的客观依据。道德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和实践,形成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行为便表现出自觉性,使之成为一种惯常的、持续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活动方式。这种行为活动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一定的特性或倾向,标志着品德的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