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代香港和台湾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正确答案】:(一)香港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1979年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开始的一年。这一年,三位从电视制作转向电影的年轻人——徐克、许鞍华和章国明分别导演了《蝶变》《疯劫》、《直指兵兵》等三部影片,以更新的电影观念和手法,以个人化的电影表达刷新了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令观众耳目一新。之后,这批或从国外学习电影或从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影人相继导演了一批风格化的影片,对香港影坛形成强烈冲击。主要作品有:方育平的《父子情》、《半边人》;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谭家明的《烈火青春》;关锦鹏的《人在纽约》、《胭脂扣》等。 “新浪潮”电影持续时间并不长,至80年代中期即被商业大潮吞没。不过,尽管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已不复存在,但它对香港电影制作水平和发行体制的现代化,对商业主流电影的观念更新和人文渗透带来了持久的影响,随之,这批青年导演也很快成为主流电影的主创人员。 80年代的商业电影一方面承传了70年代的类型电影传统,另一方面,经过“新浪潮”运动的洗礼,电影语言更趋成熟。同时,置身于80年代的商业背景中,香港电影也进入了资本高度垄断的现代商业电影阶段。其主流类型样式有武打片(如《少林寺》等)、喜剧片()如《女皇密令》、《摩登保镖》、《表错七日情》、《八星报喜》等)鬼怪灵异片 ()如《撞到正》、《鬼吓鬼》、《人吓人》、《僵尸先生》等));而“新艺城”、“德宝”、“嘉禾”则成为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制片公司。如“新艺城”吸纳了大批新导演如吴宇森、徐克、林岭东等,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喜剧动作片《最佳拍档》系列和周润发担纲的枪战片《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德宝一方面拍喜剧如《双龙》系列、《富贵逼人》等,一方面有拍动作片如《皇家师姐》系列,力求多产量、多元化;至于“嘉禾”则继续以成龙为头牌明星,以《A计划》、《警察故事》中的健康气息和动作奇观创造了“动作警察电影”,并成为香港电影市场的主流。 (二)台湾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台湾电影至80年代,进入了所谓“国片死亡”的低谷。国营的政治宜教片失去观众,民营的琼瑶片、武打片风光不再,加上电视、录像业的冲击,香港片的占领市场,台湾电影面临着生存或死亡的问题。此时,一批锐意改革的或留学归来或留守本土的电影新人脱颖而出,以一系列完全不同于商业电影的艺术电影探索,掀起了台湾的新电影浪潮。1982年,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集锦式电影《光阴的故事》由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分别执导其中的一个故事,被视为“新浪潮”的开始。台湾新电影的基本特征是舍弃了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淡化情节而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掘;他们大多运用长镜头、深焦镜头、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及内敛的表演风格,使新电影呈现出明显的纪实风格。就题材而言,他们更倾向于人物的日常生活经验,寓个人的成长于台湾社会变迁的视野中,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强的时代关怀和人文色彩。80年代新电影的主要作品有《儿子的大玩偶》(1982)、《小毕的故事》、《风柜来的人》、《搭错车》(1983)、《嫁妆一牛车》、《玉卿嫂》(1984)、《青梅竹马》、《童年往事》(1985)、《恋恋风尘》(1986)、《悲情城市》(1989)等。而侯孝贤和杨德昌则可视为其间的代表导演。侯孝贤的作品往往关注家族的变迁,个体的命运和情感。对于台湾自己的“根性”和历史的追问,促使他从乡土这个起点发力,纳个体、家族命运于历史的变迁之中使其作品呈现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代表作《悲情城市》以台湾历史上著名的“二•二八”事件为背景,以一家的遭际折射时代变动,被视为宏大的“台湾史诗”,并获198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而杨德昌则以他的冷静,执着于现代都市生态的知性分析。其影片《青梅竹马》被视为“最有洞察力”的作品。台湾新电影是在台湾意识形态相对宽松,台湾的电影市场还未完全开放前,台湾本土电影的一次革新和救亡运动。它促成了一批电影人的成功和一批艺术电影的走向国际,但它于台湾的电影工业影响甚微,其作为一个整体于1982-1986年的五年间贡献了52部电影后,于1987年渐趋落潮。随后,台湾电影进人一种个人化的表述。
论述当代香港和台湾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 2024-09-08 16:10:10
- 影视文学(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