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第23回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在君子国走进一家酒楼,酒保上来招呼道:“三位先生光顾者,莫非饮酒乎?抑或用菜乎?”林之洋骂他酸臭不堪,催促道:“有酒有菜,只管快快拿来!”酒保不气不恼,赔笑说:“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林之洋不禁拍桌吼道:“什么‘乎’不‘乎’的!你只管取来就是!”想不到酒保却把醋当酒端了上来。于是林之洋大怒。邻座的一位驼背老者劝他道:“先生听之,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尔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之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唐敖、多九公听了,惟有发笑。林之洋道:“你这几个‘之’字,尽是一派酸文,句二句犯俺名字,把俺名字也弄酸了。”
提示:形成口语风格的社区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习和模仿对象。尤其是一个人的成长初期,常常把自己接触最多、最喜欢、最方便的“偶像”作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很多家庭的子女与其父母具有惊人的相似,有的学生特别像他所崇拜的老师。据说极具口语风格的美国前总统林肯,其滑稽、幽默的风格就是通过学习和模仿而形成的。《林肯传》中记载:林肯17岁时,到法院听律师辩护,一边听一边模仿。见了云游四海的传教士,便向其学习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
要求:针对上述材料,请结合提示加以分析和评述口语风格的形成与其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答:形成口语风格的客观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加以探讨。从宏观方面说,口语风格的形成与说话人所属的民族、时代、阶层和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微观方面说,口语风格的形成与说话人的家庭、亲友、学校、单位以及父母、师长、上司、同事、朋友等密切相关。
(1)民族因素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由此产生了彼此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习俗、风尚、思维方式、性格气质、审美情趣。不同的民族受其民族因素的影响,其口语表达风格必然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色彩。口语风格的民族因素是在长期的口语实践中逐渐形成、逐渐定型,最终具有了区别于其他民族口语表达的独特性。
(2)时代因素口语表达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又受时代特征的影响制约。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观念、思潮、习俗、时尚、情趣等影响者每一个人。在完全相同或大体相近的时代,不同的人面临大致相同的社会问题,投身于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极为相近的时代精神、时代风尚、时代潮流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在口语风格上形成了某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3)阶层因素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着阶级、阶层的差别。在有阶级、阶层差别存在的社会里,说话人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生活于一定的阶层,他的立场、观点、思想、情趣、愿望、需求等必然要受到他所处阶级、阶层环境的影响,因而,使其口语表达风格具有鲜明的阶级或阶层的倾向性。
(4)社区因素每个人都需要在特定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学习或工作。人们通常说:“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环境塑造人。”社区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形成口语风格方面也十分明显。
酒保和驼背老者的口语表达风格无疑是受了君子国即其所在地域或者说社区因素的影响。形成口语风格的社区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习和模仿对象。尤其是一个人的成长初期,常常把自己接触最多、最喜欢、最方便的“偶像”作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很多家庭的子女与其父母具有惊人的相似,有的学生特别像他所崇拜的老师。P313
《镜花缘》第23回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在君子国走进一家酒楼,酒保上来招呼道:“三位先生光顾者,莫非饮酒乎?抑或用菜乎?”
- 2024-11-05 18:22:02
- 公共关系口才(03292)
上一篇:简述符号与信息的非对应性。
下一篇:试述作为上级的处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