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他人内部稳定的特征,如人格或态度而忽视情境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称为基本归因错误,也叫基本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有时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外部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体特质因素的作用,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
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产生这种归因偏差可能有两个原因:行动者和观察者的着眼点不同、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信息来源不同。(3).自利偏差
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指人们倾向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为内部因素,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根据这一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个特殊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评价。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归因偏差,还有很多其他归因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