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28、 9分)学习历史,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离不开政策调整、开放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王子涵《“历史解释”素养下对新政的再认识》
材料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五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17年12月1日)
1)材料一中“A”指的是哪动力机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材料二中“它”指哪个国家?这一国家通过哪一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
3)材料三概括的是哪一改革的措施?据材料内容,总结这场改革的主要特征。
4)据材料四,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5)据材料五,概括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8、 1)蒸汽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日本;明治维新。
3)1933年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国家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主要是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4)求同存异;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