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2分)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6分)
26、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8分)
3)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