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福建)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图12 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一 ,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3分)

32、1)从平城迁到洛阳。3 分。完整表述变化过程给3分;若答“平城洛阳”“迁都洛阳”给2分;只答 “洛阳”给I分;只答“平城”不给分)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或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4 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2 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3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